当前位置:首页>>党团先锋

化蛹成蝶,历练成钢,共筑技能梦想

发布者:轨道交通系 发布时间:2016-12-16 阅读:

                                   ——记轨道列车司机集训队

如果说,袁进进、臧冀、顾黄佳在全国车辆检修赛项斩获银牌的传奇故事犹在耳边回味,那么一批95后的常铁青年才俊在学长们的感召下,勇夺第八届全国交通运输轨道交通技能大赛华东赛区预赛第一的佳绩,则为常铁校抹上了一层金灿灿的颜色。  

日前,第八届全国交通运输轨道交通技能大赛华东赛区预赛在南京成功举办,由吴建伟、刘海霞老师带队,宋思怡、张雪贤、姜凯文三名选手组成的常铁代表团队再次用他们勤于思考、敢于拼搏、勇于实践的精神,用事实印证了这块金字招牌沉甸甸的分量。  

 荣耀的背后总有那么一群人在为之苦思冥想、辛勤耕耘、默默奋斗,也总有那么一些事是值得静下心来慢慢品鉴、耐心琢磨,并且细心回味的。

                                        勤学苦练,化蛹成蝶   

八月底,选手们提前结束了美好的暑期时光,收拾行囊来到学校实训基地,开启了赛前集训模式。   炎热的夏季,阳光透过遮光板缝隙,硕大的场地被炙烤得闷热无比,没有空调,只有一台噪音很大的工用风扇,环境及其恶劣。此时距离预赛还有45天,设备尚未到位,面对100多页的大赛方案和500道专业理论知识,只能对照图片资料凭想象记忆背诵,200多项出乘前检查,近500句口呼手指内容,程序繁琐,语句复杂,重重困难使选手们陷入了重重压力之中。  

“之前没有参加司机赛项的经验,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摸索中快速前进。”指导老师吴建伟深刻认识到,要想晋级国赛,只有拿出铁的精神,团结力量迎难而上!  一分一秒都如黄金般宝贵,“白+黑”模式叠加“五+二”模式,选手们日以继夜的背诵,每天五百题的理论测试,早中晚的轮番实操内容测验,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即使如此,深夜公园的道路上依然还有选手张雪贤默默背诵到凌晨的身影。 

 9月10日,期盼已久的设备安装到位,选手们兴奋试手,完成标准化作业用时两个半小时,比大赛规定时间超了一个半小时,成绩也仅是满分的一半,这对整个师生团队无疑是重重的一击。   

比赛倒计时35天,迫在眉睫,没有抱怨,没有犹疑,如何将用时缩减和提高对位的准确性成为训练的重中之重,反复研究ATP模式驾驶技巧,从对标停车的参考点到方差的计算,是参考信号距离、速度仪表,还是对比司控器的制动角度,反复试验,反复锤炼,不断突破,一分又一分的缩减,一次又一次的提高,成功实现满分答卷,师生们欢欣鼓舞!  

                                  精益求精,历练成钢  

追求精益求精的脚步永不停止,指导老师和选手们一起钻研提高平稳驾驶水平的方法,将速率控制的衡量标准方差降低到0.4m/s²以内,将对标停车从对位正确提升到对位精确,实现“零误差”。利用视频录制和循环播放的方式,反复纠正站立手指的姿势手势,反复修正口呼至声音清晰有张力,秉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准则持续努力。训练的日子是枯燥寂寞的,也是艰涩难过的。夏秋交替的常州,天气变幻无常,连日阴雨,加上冷空气急剧南下,实训基地由酷热难耐骤变成天寒地冻,选手们只能靠暖手袋取暖,再铁打的身板也扛不住恶劣天气的摧残,选手们相继发热,谁也不轻易言弃,擦干泪水,挂完水继续上岗,保质保量完成训练任务。 

                                 温情相伴,共筑梦想

经过赛前的刻苦训练和赛场中的紧张角逐,三位选手从华东地区众多高水平职业院校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第一,成功晋级国赛。然而,还不是可以高声呐喊欢呼的时刻,等待大家的是二十天后的巅峰对决,收起笑容,坐到司机台前,继续为全国大赛拼搏。近两个月的训练期间,虽然紧张忙碌,师生之间却充满了温情,两位指导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令选手们倍感温暖。无论是吴老师准备的厚棉衣、取暖设备、水壶、药品和食物等,还是刘老师为比赛制服的熨烫准备工作,无一不使选手们铭记在心,更加努力。尽管时常会有严厉的批评和严苛的考核,或是意见不同意时的言辞激烈,但是大家的心始终团结在一起,目标同样是为了提高成绩争夺金牌,力争做到尽善尽美。临近决赛,大家承受的压力愈发突显,每个人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几乎所有人都拼劲全力,原本就有久咳未愈的吴建伟老师更加出现了体虚晕倒的严重情况,然而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却是每天咬牙坚持陪伴选手在侧,从未因为繁重的课业缺席每天的训练和测试。   

 国赛在即,师生团队将继续强化实践技能,力争在全国技能大赛赛场取得更大的成绩,共筑技能梦想。